常见问题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是谁首次提出的?
答: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 Larry L. Hench(拉里・亨奇)于 1969 年首次提出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有哪些专业认证?
答:获得了美国 FDA、欧盟 CE、中国 CFDA、韩国 KFDA 等来自 96 个国家卫生药品监管部门的授权与认可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在全球的临床使用情况如何?
答:全球超 70 万例临床使用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?
答:以硅酸盐为基础,接触体液时可释放硅、钠、钙、磷等人体同源物质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的形态是怎样的?
答:悬浮于凝胶中的生物活性玻璃呈微球型的颗粒状,大小约 70 微米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?
答:和载体充分混合均匀后精准植入缺损组织部位,接触体液产生反应并与组织形成化学键合,形成网状支架稳定支撑结构;载体在 3-6 个月内逐渐被吸收,组织沿着支架爬行生长,形成自身组织支架达到支撑和填充目的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有哪些特性?
答:具有可完全降解代谢、良好的生物相融性、抗菌能力显著、极佳的结构稳定性、能激发自身组织再生等特性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过程是怎样的?
答:接触体液后逐渐聚合形成水合富硅凝胶层,溶液中的钙、磷等离子被吸附迁移至该层成为新生组织支架,为新生组织提供适宜环境,然后进一步分解、消溶,运送至周围组织进入循环系统代谢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会引起排斥反应吗?
答:无排斥反应,生物相融性良好,在全球临床实验中无一例不良反应和排斥反应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的抗菌效果如何?
答:具有广谱抑菌特性,对金葡菌、白色念珠菌、绿脓杆菌、大肠杆菌、黑曲霉菌、枯草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抑菌率达 90% 以上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在哪些部位有优势应用?
答:在额头、眉弓、鼻部、下颌增高部位有优势应用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在额头和眉弓注射有什么优势?
答:完全不扩散、不位移,维持时间长,能增加骨感和立体感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在鼻部注射可用于哪些部位?有什么优势?
答:可用于鼻背、鼻根、鼻基底;优势是完全不扩散、不位移,维持时间长,能增加骨感和立体感,拒绝肉鼻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在下颌增高注射有什么优势?
答:完全不扩散、不位移,维持时间长,塑形效果好。
-
问:与玻尿酸相比,生物活性玻璃有哪些不同?
答:生物活性玻璃中性降解对周边软组织无酸性侵蚀,无过敏与延长反应,注射在骨膜上层次深、形态自然,最少维持 2-3 年;玻尿酸大量注射时降解过程产生酸环境对周边软组织有炎性侵蚀,偶有与交联剂有关的延长反应,注射在脂肪层次,早期和晚期不自然、唐突感强烈,最多维持 1-1.5 年。
-
问:与胶原蛋白相比,生物活性玻璃有哪些不同?
答:生物活性玻璃无过敏与延长反应,注射在骨膜上层次深、形态自然,最少维持 2-3 年;胶原蛋白可产生严重过敏反应,延长反应强烈,注射在脂肪层次,早期和晚期不自然、唐突感强烈,最多维持 1 年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术前准备需要哪些物品?
答:需要生物活性玻璃、小分子交联玻尿酸、两通或三通、细颗粒用 21G 钝针相应锐针针头、术前消毒物品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的配比是怎样的?
答:小分子胶联玻尿酸 1ml 搭配生物玻璃 0.25g,通过三通均匀调配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注射有哪些注意事项?
答:严格无菌操作,注意消毒面积和鼻孔内部消毒;严格深层填充,紧贴骨膜操作,不易浅层填充;注意填充剂量,缺损量大时注意皮肤张力,建议分次填充;严格中轴线操作(额头、鼻部及下颌部);操作技巧包括深层注射、温柔入针、旋转行针、宁少勿多。
-
问:生物活性玻璃注射后有哪些术后注意事项?
答:术后需依照医师叮嘱输液或口服地塞米松 3-7 天;2-3 周内不要大力按揉,避免碰撞;一个月内避免热敷、汗蒸、高温瑜伽;微创针口保持高度清洁防止感染;2-3 周内禁烟酒酸辣刺激,饮食清淡,避免熬夜。